圣莲山随笔

上周六去了趟圣莲山,陪人散心,尽管好像只是把他当作车夫。

建议买观光车的票,否则从入口到正经爬山点有7里地,走个往返就该打道回府了。

之前只是听人说过,这次别人想散心,于是推荐此地,想散心的当了全程司机。坐在车上往山里去是越来越凉快,途中也见到了十分陡峭的山,果然房山就是山多。

散心人腿受伤了,因此到了景区后尽量搞不需要用腿的项目,比如观光车、缆车(内心OS:既然腿不好,来山上干啥)。

其实本人是第一次坐缆车,稍微往下看看,确实有点腿软。同时想起意大利的一首民歌,就叫缆车,讲的是18几几年的事儿,有个老板搞山区旅游项目,于是搞了人力缆车,并且专门找作曲家写了个曲子,就是缆车,实际上原文的发音是fu ni ku li fu ni ku la,模拟缆车的声音,这个歌曲更准确说应该类似于咱们的劳动号子,大家边唱边使劲拉绳子。曲子非常欢快,进行曲的那种感觉,很多歌剧演员都唱过,比如著名的帕瓦罗蒂。但我第一次听是在芒果台的声入人心,一遍就喜欢上了。我妈觉得有些段落像是鬼子进村。

缆车上山后,直奔观光车司机推荐的必去景点,一个叫圣莲宝塔,一个叫莲子峰。圣莲宝塔就是后人翻建的一个建筑,每层都绘制了佛教的故事。其实更喜欢纯的古建筑,或者以古修古的那种,可惜这个宝塔之前彻底倒塌了。塔旁边的山上还有题字,开始还以为是书法家才会题字,可这个字怎么看都觉得挺小学生的(没有侮辱小学生的意思),一直也联想不到是哪位大家的风格。正暗自感叹见识太少,忽听得旁人百度的结果,题字人正是宝塔翻建的出资人之一,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,看来自己审美没出大问题。旁人也怀同样感觉,大家都释然了。当然出资人的功德肯定是大大的。

实际上两个景点带来的感觉没有太震撼,但是游玩这种事情,过程才是核心。中间还路过一个景点叫八仙洞,就是在山上凿穿了个洞,看洞壁的坑坑洼洼,猜测应该是前人一凿一斧的心血,洞内凉气十足,且洞顶还有渗水滴下,我们感叹应该穿棉袄进来。后来散心人在洞外忽悠后来者,说洞里租军大衣。一个几岁的小男孩说什么也不进去,跟爸妈说里面可怕,我在想估计他们一家就要就此打住了,结果孩子爸妈想了个办法,把孩子抱上让孩子趴肩头挡住眼睛,直接就进去了。这都行,孩子就是孩子。

之后我们找了个僻静处吃午饭,说实话背了一路,烧饼、香肠还有水,累死我了。我爸买的这香肠也有个性,外面塑料皮剥开,里面居然还有一层塑料膜,我还没叫出来,散心人已经一口啃下并吞下了一角塑料膜。这肠有个性,这人更有个性。